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专辑

朝乾夕惕奋发展 燕赵“三农”铸华章——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时间:2022-09-16 信息来源:农村处

 

 

朝乾夕惕奋发展  燕赵“三农”铸华章

 

——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良好局面。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不断跃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12.4亿元,2021年达7018.7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速为4.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2021年产值分别是2012年的1.3、3.2、1.3、1.8和2.4倍,年均增速分别为3.1%、4.1%、3.8%、2.7%和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021.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286.1亿元,增长1.4倍。

 

2012-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牧业基本保持稳定,占比较低的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值占比由2012年的55.2%下降到2021年的51.9%,下降3.3个百分点;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上升2.1、0.8和3.3个百分点。经过不断发展和调整,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2和2021年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对比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河北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产优势,创新农业科技,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油、蔬、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日益丰富,品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全国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地位举足轻重,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一)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口粮安全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通过开展高产创建,促进粮食生产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节本增效方向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前期连续多年增产、起点较高的情况下,再上新台阶。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3825.1万吨,居全国第7位,比2012年增长11.1%,年均增长1.2%。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优良品种大规模推广应用,全省粮食单产逐年提高,单产由2012年的5253公斤/公顷提高到2021年的5950公斤/公顷,增长13.3%。

 

2012-2021年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变化情况

 

 

(二)经济作物快速增长,极大丰富了物质生活

 

棉花向优势产区集中。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加之比较效益下降,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并向优势产区集中。2021年全省棉花产量16.0万吨,比2012年减少70.1%。棉花单产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单产由2012年的977公斤/公顷提高到2021年的1142公斤/公顷,增长16.9%。

 

2012-2021年棉花产量变化情况

 

 

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壮大。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省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蔬菜产量位居全国第4位。2021年,蔬菜产量5284.2万吨,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1.3%。单产由2012年的63933.2公斤/公顷增加到2021年的64915.8公斤/公顷,增长1.5%。设施蔬菜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设施蔬菜产量1316.1万吨,占蔬菜产量的比重为24.9%。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实现了蔬菜错季生产和常年供应,极大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对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常年稳定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2021年蔬菜产量变化情况

 

园林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取得重大进展,果品规模不断壮大,品质不断提升。各地充分发挥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品牌,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承德国光苹果等水果和京东板栗等食用坚果驰名中外。2021年,全省园林水果产量达1058.5万吨,比2012年增长8.6%,年均增长0.9%。食用坚果产量达64.3万吨,比2012年增长71.8%,年均增长6.2%。

 

2012-2021年园林水果产量变化情况

 

(三)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极大满足消费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畜牧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逐步从以农户散养为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满足了城乡居民肉蛋奶需求。2021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2239.5亿元,是2012年的1.3倍,年均增长3.8%。

 

猪牛羊肉生产结构优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养殖效益不断改善,牛肉和羊肉的需求提高,猪肉需求占比稍有下降。2012年猪肉、牛肉、羊肉占猪牛羊肉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76.5%、15.5%和8.0%,2021年占比分别为74.8%、15.7%和9.5%,猪肉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分别增加0.2和1.6个百分点。

 

  禽蛋奶产量显著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禽蛋产业迅速发展,2012年禽蛋产量346.3万吨,2021年达386.8万吨,比2012年增长11.7%,年均增长1.2%。2012年禽肉产量86.0万吨,2021年达105.6万吨,比2012年增长22.8%。从牛奶产量来看,随着奶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奶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全省奶业进入飞速发展期,2012年牛奶产量391.2万吨,2021年达498.4万吨,比2012年增长27.4%,年均增长2.7%。

 

2012-2021年牛奶产量变化情况

 

 

(四)林业实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坚决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突出抓好张家口冬奥会赛区及全域绿化,高质量打造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攻坚,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2012年林业产值83.4亿元,2013年突破百亿,达104.3亿元,2021年林业产值达263.7亿元,是2012年的3.2倍。2016年以来,全省每年完成造林绿化保持在500万亩以上。2021年,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630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渔业繁荣发展,水产品供应充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全省渔业进入绿色发展期。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含远洋捕捞)108.1万吨,比2012年增长8.3%,年均增长0.9%。

 

2012-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变化情况

 

 

(六)农林牧渔服务业蓬勃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农林牧渔服务业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2012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1.5亿元,随后,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呈现加快递增态势,2015年超300亿元,2021年达572.5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4.9%提高到2021年的8.2%。

 

三、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技术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和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交通、水、电、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一)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兴修农田水利,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耕地灌溉面积4165.0千公顷,2021年达4489.2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7.8%。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加,农作物机械化率大幅提高。2012年,全省有21.4万台大中型拖拉机,2021年达到32.0万台,增长49.5%。机耕面积5276.3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比重65.2%,比2012年提高3.7个百分点;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6892.1千公顷和5971.6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比重分别为85.1%和73.7%,比2012年分别提高10.1和25.8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4.25%。

 

(三)科技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控肥增效、控药减害,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助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全省农药从2014年开始连续6年实现零增长,化肥使用量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实现零增长,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012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29.3万吨,2021年为276.9万吨,比2012年减少15.9%;2021年农药使用量5.27万吨,比2012年减少37.9%。

 

强化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开展地膜回收利用,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适度减少覆膜作物种植面积,促进地膜使用减量增效。2012年,全省地膜覆盖面积为1159.1千公顷,2021年减少到752.3千公顷,比2012年减少35.1%。2012年,地膜使用量6.8万吨,2021年减少到4.9万吨,减少27.9%。农膜回收体系和制约化能力不断加强,为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凸显,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型经营主题大量涌现。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村居民生活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在基础设施建设、工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10.92万家,比2012年增加7.65万家,家庭农场5.9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大量涌现,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大量下乡返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持久动力。

 

(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9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9.4%;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91元,比2012年增长93.7%,年均增长7.6%。城乡收入比逐年缩小,由2012年的2.54缩小到2021年的2.19,下降0.35。

 

2012-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

 

 

(三)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91元,是2012年的2.9倍。反映消费结构和水平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6%,比2012年下降3.3个百分点。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2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4.2平方米,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战略后院和压舱石作用。展望未来,河北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