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专辑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福祉持续增加——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时间:2022-09-19 信息来源:新闻办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福祉持续增加

 

——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领导全省上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持续加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拼搏进取,全面推动,社会民生各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增加。

 

一、科技创新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谋划,强力推动,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和创新型河北建设,创新氛围不断浓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成效硕果累累。

 

(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科技政策及保障措施,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投入强度实现不断提升。2021年,全省研发人员总量达21.3万人,比2012年增加8.8余人,增长70.4%,2013-2021年年均增长6.1%;研发投入总量745.5亿元,比2012年增加499.7亿元,增长2.0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13.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5%,比2012年提高0.79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全省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1.8亿元,比2012年增加57.1亿元,增长1.3倍。

 

 

(二)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3906家,比2012年增加3150家,增长4.2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570.4亿元,比2012年增加287.4亿元,增长1.9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12.5%。2013年全省启动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从2014年的8923家增加到2021年的9.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825家增长到2021年的11168家,在全国排名从第15位跃升至第9位。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7.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5%,比2012年提高9.7个百分点;其中,高端技术装备制造增加值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34.5%,新材料、生物和电子信息三大领域分别占27.1%、17.2%和11.0%。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逐步显现。

 

(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量提升。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到2021年底,全省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90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6家、重点实验室307家,分别比2012年增加445家、821家和224家,分别增长1.3倍、5.3倍和2.7倍。组织实施的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693项,其中在建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22项。高新区活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高新区总数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值大幅度增长。“双创”效果日趋凸显。到2021年底,全省孵化器数量达184家,其中国家级43家,比2015年分别增加123家和25家,分别增长2.0倍和1.4倍。全省共有众创空间332家,其中国家级106家,比2015年分别增加302家和91家,分别增长10.1倍和6.1倍。

 

(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专利申请授权量成倍增长。2021年,全省专利授权量12.0万件,比2012年增加10.5万件,增长6.8倍。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4.2万件,比2012年增加3.6万件,增长6.1倍。各种专利申请量累计达68.5万件,各种专利授权量累计43.3万件。技术市场交易活跃。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52.0亿元,比2012年增加714.2亿元,增长18.9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快速提升。

 

二、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国民整体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一)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省幼儿园总数18818所,比2012年增加9491所,增长1.0倍;在园幼儿247.0万人,比2012年增加50.8万人,增长25.9%。学前教育入园率大幅提高。2021年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9.44%,比2012年提高21.44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快速发展。2021年,普惠性幼儿园占全部幼儿园比重达76.7%,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达87.4%。

 

(二)义务教育全面普及。2021年,全省共有小学11604所,在校生684.4万人,比2012年增加122.2万人,增长21.7%。普通初中2516所,比2012年增加81所,增长3.3%;在校生308.9万人,比2012年增加91.5万人,增长42.1%。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2.48%,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7.68%,比2012年提高8.43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65%,比2012年提高2.42个百分点。

 

 

(三)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平稳发展。2021年,全省普通高中738所,比2012年增加173所,增长30.6%;在校生人数164.8万人,比2012年增加47.1万人,增长4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86%,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发展。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602家,在校生人数91.0万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不断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四)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2021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123所,比2012年增加10所,增长8.8%;研究生培养机构27个,比2012年增加6所,增长28.6%。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生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共招生51.7万人,比2012年增加17.5万人,增长51.2%;在校生170.4万人,比2012年增加53.5万人,增长45.8%;毕业生40.9万人,比2012年增加9.3万人,增长29.4%。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研究生招生2.7万人,比2012年增加1.5万人,增长1.3倍;在校研究生7.3人,比2012年增加3.7万人,增长1倍;毕业生1.8万人,比2012年增加0.8万人,增长80.0%。

 

(五)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2021年,全省小学本专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40.8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98.8%,比2012年增加12.9万人。普通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20.8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90.0%,比2012年增加8.5万人。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1.3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10.4%,比2012年增加1.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6.7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74.4%,比2012年增加2.8万人。

 

三、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持续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8162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万张,比2012年分别增加10151个、17.0万张。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55.9万人,比2012年增加24.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4万人,注册护士22.5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11.1万人、 12.3万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人,每千人口床位6.1张,分别比2012年增长70.0%、56.4%。

 

 

 

(二)基层医疗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省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5030个,比2012年增加896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43个,乡镇卫生院1970个,村卫生室59968个。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年诊疗人次数达到2.1亿人次。

 

(三)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持续下降。2020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为77.75岁,比2010年增加2.78岁。2021年,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的21.5/10万下降到9.0/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2年的9.9‰下降到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2年的12.0‰下降到4.9‰。

 

四、社会保障事业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随着全省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平稳运行,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扩大。2021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52.8万人,比2012年增加218.2万人,增长6.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05.5万人,比2012年增加679.9万人,增长60.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890.0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3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084.7万人,比2012年增加389.9万人,增长56.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47.4万人,比2012年增加245.7万人,增长49.0%。


11-1.jpg

 

(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3.9万张,比2012年增加5.5万张,增长29.9%。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7万人,比2012年减少61.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2.1万人,比2012年减少55.9万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达711元/人月,比2012年增加37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达463元/人月,比2012年增加314元。

 

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同发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各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77个、文化馆180个、各类博物馆15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8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1122个。全省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分别达到117个、115个,共建设图书馆分馆839个、文化馆分馆952个、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2000余个;全省31个市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成立理事会并正常运行;建成数字图书馆174个、各类数字文化资源1800TB,全省2428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备数字服务能力。

 

(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地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沧州市、唐山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井陉等1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首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1年,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文化活动9616次,其中各类讲座3940次、展览2935次、培训班2741次;服务群众366.5万人次,其中各类讲座56.5万人次、展览285.4万人次、培训班24.6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站)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39424次,其中展览8756次、文艺活动76745次、培训班49353次、公益性讲座4570次;接待观众4250.3万人次,其中展览598.9万人次、文艺活动3225.6万人次、培训班360.9万人次、公益性讲座64.9万人次。

 

(三)文艺创作生产硕果累累。全省文艺精品创作实现重大突破,围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主题,累计创排舞台艺术作品158部、群众文艺作品2万余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138项。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海棠依旧》、话剧《塞罕长歌》等12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河北梆子《李保国》获“文华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评剧小戏《月缺月圆》、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荣获全国“群星奖”;话剧《成兆才》等6部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精品创作“河北现象”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四)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省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进校园”“青少年阅知行”等主题活动,持续举办“燕赵少年读书”等品牌活动,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举办文化活动2.1万余场,持续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运动会、特教学生艺术汇演等活动。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累计组织“七进”惠民演出超过10万场,其中到贫困地区开展“送戏下乡”演出达1.2万场。

 

(五)文物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深耕河北文化沃土,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续推进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构建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文化序列的框架;冀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取得重要突破;积极探索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行唐故郡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太子城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元中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邺城遗址、中山古城遗址等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到“十三五”末,全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6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0个;全省博物馆总数增至161家,其中免费开放145家,国有馆藏文物1402448件,共举办展览3000余个,接待观众超1.3亿人次。蔚县博物馆“代蔚长歌”展、承德博物馆“和合承德”清盛世民族团结展分获2016年度、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六)广播电视传播能力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更加有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完成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扎实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听广播看电视问题。2021年底,全省广播电视台16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24座,调频电视发射台218座,微波实有站49座。内容创作生产持续繁荣,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创作成果显著。2021年,全省广播节目184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99.79%,电视节目208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99.86%,生产重点网络影视剧超过200余部。以《中华好诗词》为代表的原创文化类精品节目产生广泛影响,《海棠依旧》《最美的青春》《太行山上》等3部电视剧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第32届“飞天奖”和第26届“星光奖”颁奖典礼。

 

六、体育事业多元化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坚持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之路,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力配合做好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工作,积极开展推广冰雪运动,体育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筹办举办第24届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由省领导牵头的省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工作组,协同推进各领域工作,并将力量下沉基层一线,与张家口市、崇礼区等相关机构无缝衔接、上下贯通,强力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不断对标对表,细化落实举措,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及时制定赛时运行、冬残奥会转换、服务保障等各项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全力做好赛事服务和运行保障工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成功贡献了河北力量。

 

(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成绩喜人。认真组织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工作,组建省级专业队伍,加强竞技保障,积极向国家队输送人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均居全国前列,取得了优异成绩,被体育总局评价为“开创了河北体育新的历史,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作出卓越贡献”。在冬奥会上,河北省8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大项、7个分项、17个小项比赛,获得1个第4名、2个第5名和15个完赛成绩。其中,花样滑冰团体赛、冬季两项混合接力、越野滑雪男子双追逐,刷新我国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在冬残奥会上,河北省34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6个大项比赛,是全国唯一实现大项全覆盖参赛的省份,获得10枚金牌、15枚银牌、12枚铜牌好成绩,金牌数占到中国代表团总数的56%。

 

(三)其他竞技体育连创佳绩。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精细备战、精准保障,竞技体育实力持续提升,河北运动健儿在国内外赛事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2016年第31届巴西奥运会,2022年第32届东京奥运会累计获得6金6银5铜。2014年第17届韩国仁川亚运会,2018年第18届印尼雅加达亚运会累计获得24金13银5铜。2013年第12届辽宁全运会,2017年第13届天津全运会,2021年第14届陕西全运会累计获得41金43银69铜。

 

(四)群众体育迅猛发展。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冰雪运动等工作部署,坚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基层倾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与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等群众体育更好开展的场地设施建设也快速增长。2021年,全省共有体育场地173186个,比2016年增加97217个;体育场地面积17821.8万平方米,比2016年增加620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9平方米,比2016年人均增加0.83平方米。同时,举办三届河北省冰雪运动会,带动全省冰雪赛事活动品质大幅提升,广大城区、农村和校园参与人数持续扩大,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达3479万人,为实现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作出了河北贡献。

 

(五)体育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体育产业绿色发展道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消费提质升级。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654.42亿元,比2015年增长97.85%;增加值为581.83亿元,比2015年增长128.83%;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61%,比2015年增长0.76个百分点。2012年至2021年,累计新增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9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24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7个。2012-2020年全省体育彩票累计销售800.69亿元,2021年全省体育彩票销售达91.78亿元,全国排名第10位,超额28%完成年销售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展望未来,河北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奋力开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