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专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时间:2021-06-22 信息来源:河北统计局

 

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人民幸福指数不断增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的河北人民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人民群众生活从不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教育事业迅猛发展

 

  旧中国河北教育事业非常落后,大部分是文盲人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关于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经费保障,逐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在园幼儿245.31万人,在园幼儿是1978年的4倍,是2012年的1.25倍。

 

  (二)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目标全面实现,保障了适龄青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20年,全省共有小学在校学生695.92万人,是1949年的3.07倍,是2012年的1.24倍;初中在校生301.55万人,是1949年的146.94倍,是2012年的1.39倍;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2.17%,小学升学率99.16%,初中升学率95.6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3%

 

  (三)现代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把现代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强省建设规划,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政策,推进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不断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0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07所,是1949年的4.93倍,是1978年的5.78倍;在校生83.79万人,是1949年的48.43倍,是1978年的18.66倍,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教育规模快速扩大。

 

  (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科学合理布局高等教育结构,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形成多种层次、学科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2020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5所,是1949年的41.67倍,是1978年的4.63倍,是2012年的1.11倍。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60.48万人,是1949年的891.56倍,是1978年的54.22倍,是2012年的1.37倍。研究生培养单位27个,在学研究生64060人。

 

  (五)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高度重视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强化改革创新,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省小学本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老师人数为40.32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98.89%,比2012年提高10.84个百分点。普通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老师19.76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89.89%,比2012年提高16.61个百分点。普通高中研究生学历老师1.17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10.12%,比2012年提高6.36个百分点。普通高校硕士及以上学位老师6.38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74.14%,比2012年提高13.89个百分点。

 

  二、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1958年、1982年和2005年,先后三次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工作的决定》,分别从加强科技管理机构、科研机构、改善创新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精力、聚要素、聚力量,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和创新型河北建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氛围不断浓厚,创新成效硕果累累。

 

  (一)抓创新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空前,推进力度空前。每年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会议,全省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河北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河北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等重要文件,制定《河北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条例》,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和重点支持,完善新时代河北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举全省之力抓创新的强大势能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新动能。

 

  (二)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实现新提升。2019年,全省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8.3万人,按折合全时当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11.2万人年,是1991年的9.5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566.7亿元,是2000年的21.5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62%,比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有效保障了创新资源的聚集和发育,为全省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动力。

 

  (三)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以打造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线,加快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2019年,全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89.0亿元,是2000年的27.4倍;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86.3%,比2000年提高18.3个百分点。2013年启动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从2014年的8923家增加到2020年的8.7万家,是十二五末期的3倍。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和后备培育工程,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在数量做大、质量做强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由2011年的685家增长到2020年的9400家,排名跃升至全国前10位。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4%,比2011年提高8.9个百分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逐步显现。

 

  (四)创新平台建设质量提升。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全省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59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7家、重点实验室273家。高新区活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省高新区总数达到3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值大幅度增长。双创效果日趋凸显。到2020年底,全省孵化器数量达191家,其中国家级40家,在全国位列第9位;全省共有众创空间339家,其中国家级113家。

 

  (五)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情况是反映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交流,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实施。《专利法》实施30多年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专利申请授权量成倍增长。2020年,全省专利授权量5.2万件,是1986年的1295.9倍,年均增长24.3%。截至2020年底,全省各种专利申请量累计达68.5万件,各种专利授权量累计43.3万件。技术市场交易活跃,2020年全省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558.6亿元,是2000年的59.4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快速提升。

 

  三、文化事业百花争艳

 

  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建设、不断积累,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共同发展。1987年开始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2006年开始举办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节(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张北草原音乐节,三个节庆活动以独有的特色向世人展示着河北魅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代表河北的3张艺术名片。伴随着杂技节的持续举办,参赛国家逐届递增,已经从第一届的7个国家增加到第十六届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节目也由第一届的30个增加到第十六届的600多个。近年来,河北积极发展对外艺术交流,在多个国家举办中国河北文化周,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载体,提高了河北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河北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只有两家图书馆,没有一家博物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扩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20年底,全省已拥有176家大型公共图书馆、148家博物馆。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营造浓郁文化气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0年,各级图书馆共举办培训班1151次、组织各类讲座1191次、举办各类展览988次,参加人次分别为9.327.677.2万人次;群众文化机构(包括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共举办业余文艺训练班17908次、举办展览4454次、组织文艺活动40653次,参加人次分别为104.9174.9125.6万人次。

 

  (三)文学创作、戏曲、绘画、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百花齐放。2019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49个,是1949年的13.9倍,人员16458人;艺术表演场馆112座,从业人员2124人。广大文艺工作者新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评剧《水墙》、话剧《寻找李大钊》、河北梆子《李保国》等均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极具燕赵特色的河北梆子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新闻出版业基础薄弱,经过70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已由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出版业(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发展成为涵盖出版业(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印刷复制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复制等)、出版物发行业以及出版物版权贸易业等行业的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河北长城传媒集团等企业集团相继成立,新闻出版经济初具规模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2019年,全省出版图书9980种,总印数由1949年的3.0万册增加到33300万册;报纸、期刊分别出版64种、218种,总印数分别由1978年的15121万份、900万册增加到106684万份、4213万册。

 

  (五)广播电视业欣欣向荣。广播电视作为主流价值的引领者、社会进步的讴歌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不仅见证了国家社会沧桑巨变,自身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正以融合创新的姿态跨入新时代。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座广播电台发展到2019年广播电视台164座。2019年全省公共广播节目共有164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达99.6%,比1978年提高了40.6个百分点;公共电视节目共有218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达99.7%,比1978年提高45.4个百分点;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34座,调频电视发射台298座,微波实有站39座,微波传送线路总长度1707.5公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度137657公里,是1992年的103.5倍。

 

  宣传文化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全省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显著,宣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相继推出了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财经直播室》,河北电视台《真情旋律》《中华好诗词》《中华好家风》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栏目;广播影视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相继创作《远山姐弟》《戎冠秀》《唐山大地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电影作品,电视剧《少年毛泽东》《马本斋》《黑脸》《为了新中国前进》《海棠依旧》《太行山上》等15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9年,全省广播和电视节目年制作总量分别达到429836小时和160848小时,分别是1992年的1.62.5倍;制作电视剧2部、78集,拍摄电影20部,电影放映438.6万场,票房收入17.6亿元。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旧中国的河北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持续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2020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6926个,是1952年的54.29倍,是1978年的9.71倍,是2012年的1.1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4.07万张,是1952年的55.09倍,是1978年的4.95倍,是2012年的1.55倍。卫生技术人员51.8万人,是1952年的10.93倍,是1978年的4.81倍,是2012年的1.64倍;执业(助理)医师达23.96万人,注册护士达19.99万人。全省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94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2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68人,每千人口床位5.91张,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规模不断扩大。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得到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2020年,全省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3971个,比2012年增加790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9个、乡镇卫生院1996个、村卫生室60183个。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达2.21亿。

 

  (三)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全省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2019年,全省婴儿死亡率由2012年的9.85‰下降到4.2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2年的12.01‰下降到5.57‰,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的21.52/10万下降到10.73/10万。

 

  五、体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

 

  旧中国的河北体育事业处于停滞不前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坚持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之路,竞技体育连创佳绩,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推动河北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竞技体育连创佳绩。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精细备战、精准保障,竞技体育实力持续提升,全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事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19842016年期间的9届奥运会,河北共派出运动员102人次,共获得8108铜。19742018年期间的12届亚运会,河北共派出运动员194人次参赛,共获得1086039铜。十三五时期,全省运动员共获得30多个国际和洲际重大比赛冠军(含亚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总决赛)、60多个全国冠军(A类比赛),参赛里约奥运会获得11铜、雅加达亚运会获得1262铜。

 

  (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工作部署,构建以健身设施、赛事活动、健身组织、健身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场地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达到16.43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2平方米。广泛开展赛事活动,沧州武术、邯郸太极、衡水马拉松等影响力日益增强,形成一市多品一县一品格局。

 

  (三)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27.4亿元,产业增加值5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4%。体育产业企业、单位总数达到3.2万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36.6万人。建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5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达到108个。2020年,全省销售体育彩票94.93亿元,全国排名第6位,2016年至2020年全省体育彩票累计销售超过500亿元。

 

  建党100年来,河北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展望未来,河北人民精神振奋,豪情满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社会事业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画卷。


省厅首页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主办单位:河北省统计局 地址:石家庄市城角街686号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6 冀公安网备13010502001715号
备案编号:冀ICP备06024562号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