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时间:2021-06-22 信息来源:河北统计局

 

沧桑巨变一百年 消费市场谱新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不断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发展,全省消费市场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市场建设成绩斐然,流通领域发生历史性巨变。市场供求格局和流通主体发生重大转变,商品供应丰富多样,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市场主体向多元化拓展,新商业模式发展迅速,网络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非昔比,消费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百年高速发展

 

  建党100年来,河北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而变化。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长年战乱导致民不聊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物资匮乏,市场萧条。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水平落后,交通运输不畅,194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8.3亿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人民焕发了无比高涨的建设新中国的革命热情,经过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性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以国营和合作商业为主体的计划商业体制,人民生产、生活开始规范有序,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消费开始恢复性增长。1952年,新中国成立仅三年,全省社会消费品总额比1949年翻一番,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相当于1949年的3.2倍,年均增长15.7%,是发展速度较快时期。1958年到1977年,经济增长缓慢,消费水平提高速度趋慢。二十年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12个年份为正增长,3个年份持平,5个年份为负增长,年均增长3.9%197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1973年突破40亿元大关,1976年突破50亿元大关,1977年达到57.5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7.2%,人民生活消费水平走向逐年提升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各行各业积极探索、深化改革,非公有制经济获得新生力量,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商品供应能力大大提高,这一时期我省对商业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大激活了市场,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快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大大提高,商业网点迅速增加,在市场导向下,消费品长期匮乏的局面短短几年就被彻底打破。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全省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呈现井喷式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年仅为60.3亿元,199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1.4亿元,年均增长13.8%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进一步解放思想,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高潮。这一时期,一大批体制内的人纷纷下海,出现了全民经商的景象,知识经济开始产生,全省商业改革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商品流通真正开始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199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9.0亿元,比1992年增长23.2%,之后连续四年高速增长,增速在15%以上。1997年香港回归,港澳台人员在大陆经商逐渐增多,2001年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城乡市场新格局和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新的流通体系,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到2002年,彻底告别短缺经济。200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跨过2000亿大关,实现2180.8亿元,比2003年增长17.1%,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态势。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93.4亿元,增长21.4%。从1992年到2012年,全省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战胜了非典流感等疫情的冲击,有效抵御了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了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平稳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一时期年均增长16.4%2011年首次突破六千亿元,达到6143.3亿元,是1978年的102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6974.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191.4亿元,突破万亿,年均增长9.9%,快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3.2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增长,对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稳固。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看,最终消费支出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2016年达到60.0%,自2003年以来超过投资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2019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1.2%,高于投资需求13.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第一拉动力地位,对经济增长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在行业增加值方面,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2020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比已上升到8.9%,商业由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末端产业变为具有带动性质的先导产业。

 

  二、百年沧桑巨变

 

  (一)商品流通体制实现巨大转变,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我国国营商业对日用工业品基本上采取统购包销政策,包销率在70%以上,1978年,计划管理的商品有145种。改革开放以来,调整和改革了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购销体制,1980年,将日用工业品的统购包销政策改为统购统销、计划收购、订购和选购4种购销形式,购销体制改革后,1980年计划管理的商品下降为96种,尤其是1985年后,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结束了30多年对主要农产品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商业体制,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外,大部分日用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与消费都取消了指令性计划,靠市场调节的商品销售额达到95%以上,1985年,计划管理的商品缩减到12种。上世纪90年代后,更多消费领域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住房消费、教育消费以及医疗等各种消费制度全面改革,走向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格局被打破,商品市场体系逐步确立完善,以价格、财政、金融、利率、税收、收入等经济杠杆为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市场经济代替了由行政干预为主的计划经济,商品流通体制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体制向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市场交换体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我省商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1978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民所有制占52.8%,集体所有制占46.4%,二者共占99.2%。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商业企业蓬勃发展,私营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拾遗补缺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市场主体日益呈现多元化格局。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内部控股构成来看,2020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共6801个,其中,国有控股企业486个,占比7.1%;集体控股企业102个,占比1.5%;私人控股企业6070个,占比89.3%。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9167.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2.2%,在活跃市场、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城乡市场繁荣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历史上,燕赵即为商品交易兴旺发达之地。1949年以前,河北开业的商品交易市场就达95个,居全国第2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集贸市场有2800多个。二十世纪70年代初,集市贸易一度萎缩,集市数量下降为1000多个。改革开放后,大力兴办集体和个体商业,到80年代末,河北商品交易市场达1098个,居全国第1位。二十世纪90年代,全省投资6亿元对原有市场进行恢复性建设,各地早市、夜市、庙会、物资交流会等传统形式得到恢复,各种门店、摊点布满大街小巷,贸易中心、交易市场纷纷崛起,大大改变了过去商业网点不足的状况。

 

  农村市场迅速发展。90年代以后,特别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村流通状况,2000年以后各地依托农村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以旅游带动消费,加快电子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建设,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城乡市场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2020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1992年增长49.5倍,年均增长1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比1992年增长12.3倍,年均增长9.4%

 

  在各项惠民政策的影响下,全省城乡居民收入逐年稳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202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86元,比1978年增长135.1倍,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7元,比1978年增长144.5倍,年均增长12.6%。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消费水平的增长,全省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3167元和12644元,比1985年年均分别增长11.0%11.3%。同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消费安全,加大对食品、药品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检验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大力推进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改善。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消费者手有余钱,消费信心不断提振,全省居民需求旺盛,消费活跃,城乡市场呈现共同繁荣的格局。

 

  (三)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热点层出不穷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衣行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消费逐步由温饱型小康型升级、从传统产品领域向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升级,居民收入用于吃、穿的支出占消费比重大幅下降。2020年,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60%以上分别下降到26.9%29.2%。高档享受型消费支出大幅提升,家庭耐用消费品由改革开放前的百元级三大件——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向改革开放后千元级三大件——彩电、冰箱和洗衣机升级;进入新世纪后又向万元级”“几十万元级迈进,汽车、住房和通讯器材成为三大消费热点。2019年,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166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536.8万辆,增长7.2%。其中轿车970.7万辆,增长7.4%;电信业务总量4742.8亿元,比上年增长70.3%;固定电话用户705.2万户,增长5.3%,移动电话用户8315.6万户。

 

  新兴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医疗、旅游、教育、休闲娱乐、通讯器材、电子产品等新的消费领域需求旺盛,消费热点频现。以IT产品为主的通讯电子商品类较快增长。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移动存储设备、MP3、数码照(摄)相机等产品成为居民消费新宠。随着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4G)快速发展,信息消费需求旺盛,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通讯器材升级换代步伐加快。2001年以来,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年平均增长23.4%2020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5.1亿元。

 

  服务性消费蓬勃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服务性消费需求日益扩大,餐饮、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餐饮业转型升级加快,大众化餐饮全面布局发展,培育了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的大中型餐饮企业,逐步形成业态互补、高中低档协调发展、多种餐饮融合促进的发展格局。2020年,全省餐饮收入981.9亿元。全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76.71亿元,对促进消费起到巨大辐射带动作用。文化娱乐消费发展势头良好,全省电影市场总票房5.99亿元,对发挥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起到积极作用。

 

  (四)新业态生机勃勃,消费支付方式日新月异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各种业态蓬勃发展。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折扣店、特许加盟店以及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无店铺销售方式呈现百花齐放、百业竞进的态势。

 

  连锁经营快速发展。连锁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由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消费品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由于其经营方式与组织结构所独具的优势,连锁经营作为现代商业经营成功模式,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广区域、多业态成为全省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成为现代流通业和商业领域发展的主流业态。目前,全省连锁经营已涉及到日用百货、粮油、食品、餐饮、医药、图书、服装、家电等多个行业,同时涌现出保龙仓、北国商城、好日子、乐仁堂、新兴、国大36524、米莎贝尔、天元、苏宁等一批发展较快的连锁企业。沃尔玛、华润万家、家乐福等一批国际、国内零售业巨头落户河北,加速了全省消费市场现代化发展步伐。2020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连锁总店147家,比2002年增加121家,年均增长10.1%;拥有门店8271个,年末营业面积623.0万平方米,当年吸纳就业人员6.0万人,实现商品零售额574.4亿元,与2002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7.6%17.8%9.7%20.3%

 

  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等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新商业模式——城市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在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消费品质、便利生活配套服务和繁荣城市商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有效支撑。2020年,城市商业综合体达46个,经营商户数达到8938户,全年可出租面积316.5万平方米,车位数44113个,全年总客流量39878万人次,自营、联营和租赁商户吸纳就业人员6.5万人,实现总销售额(或营业额)206.4亿元,发展势头良好。

 

  以互联网+”为引领的新型消费模式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电子移动支付普及,网络购物消费迅速扩张,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网络服务、共享单车等新型消费不断涌现,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2020年,全省网上零售额2735.8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05.3亿元,增长17.8%,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0.0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9.7%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商业流通手段、设备、管理现代化程度也随之大幅提高,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品条码技术、单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在大型商城、连锁公司和超市得到广泛应用,销售点终端普及率达到90%左右,现代化的交易方式替代了改革开放前原始的柜台式人工交易方式,现金支付在商品流通中作用逐渐被弱化,刷卡消费成为一种时尚。随着互联网、移动电话等智能手机的普及,银行卡支付逐步被移动支付取代,扫码支付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购物等消费新手段。支付方式的创新,大大激发了消费者的热情,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建党100年来,河北消费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完善消费体制机制,培育消费新热点,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活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