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时间:2018-11-26 信息来源:核算处 浏览量:?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经济发展协调共进

 

——改革开放40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省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扎实进取,不断解放和发展产力,着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全省经济发展大踏步前进,实力明显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40年来,全省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持续扩大。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83.1亿元,1991年,实现了千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达到1072.1亿元,为1978年的2.9倍;2000年突破5000亿元,达到5044.0亿元;2005年突破万亿元,达到10047.1亿元;2010年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0494.2亿元;2016年突破三万亿元,达到31660.2亿元;2017年达到34016.3亿元,为1978年的44.8倍,年均增长10.2%。

 

人均生产总值实现大幅跨越。1978年为364元,1988年突破千元,达到1219元;1996年突破5000元,达到5345元,提前4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2003年突破万元,达到10251元;2008年突破两万元,达23083元, 2011年突破三万元,达34008元;2015年突破四万元,达到40093元,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为45387元,为1978年的30倍,年均增长9.1%。

 

1978年以来的GDP增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3-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34016.3亿元和45387元,年均增速分别为7.0%和6.3%。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全省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

 

(一) 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1978-1987年,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格局。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呈现先升后降态势,但一直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下降,但一直高于40%,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比重缓慢上升。

 

1988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发生标志性变化,调整转变为“二、三、一”格局。1988-2017年,第一产业比重由23.1%大幅下降到9.2%;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态势;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到44.2%,与第二产业的比重差距由1988年的15.4个百分点缩小到2.4个百分点。河北经济增长变为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40年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2.2%,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0.9和2.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产业增长速度差异导致增加值比重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8.5%下降到2017年的9.2%,降低1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50.5%下降到46.6%,降低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21.0%上升到44.2%,提高23.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构成演变进程

 

 

产业结构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阶梯性。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率先实施农村改革,农业生产增长加快,所占比重迅速提高。1983年第一产业比重达到峰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1%,比1978年提高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50.5%下降到1983年的40.6%,降低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21.0%略升为1983年的23.4%,提高2.4个百分点。

 

六五”计划中期到“八五”计划中期,随着以国企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199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使得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由1984年的22.6%上升到1993年的32.0%,提高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由33.6%下降到17.8%。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十二五”规划初期,第二、三产业连续高速增长。2000年,河北省印发《河北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意见》,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我省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1%、1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5.1和4.2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10.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8.2个百分点。2014年,第三产业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速均呈下降态势,年均增速分别为3.4%、5.3%,比重分别降低2.6、5.6个百分点。

 

(二) 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1.第一产业实现由单一农业向多业的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支农投入,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林业、牧业、渔业比重提高。农业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83.5%降为2017年的57.9%,下降25.6个百分点;林业由3.3%上升到3.5%;牧业由12.4%提高到34.7%,上升22.3个百分点;渔业由0.8%提高到3.9%,上升3.1个百分点。农业扭转了以粮食为主的生产格局。与1978年相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全省农林牧渔业形成了多业生产结构。

 

1978年和2017年农林牧渔业比重对比

 

 

2.工业在第二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实现长足进步,在第二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40年间,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处于36%以上,2008年比重达到峰值49.3%。1992-2013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0%,高于全省生产总值3.8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

 

  3.第三产业新兴行业迅速兴起。

 

伴随政策的支持,全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040.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通信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幅度较大,新兴产业比重提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等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餐饮、旅游、娱乐、教育等行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金融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提高到2017年的6%,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9.8%。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978年,房地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04%,发展相对缓慢。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取消,同时伴随着住房改善需求的上升,房地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房地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11.2%。

 

  1978年和2017年金融业、房地产比重对比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2017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2%,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为66.7%;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0.8%,高于全省服务业投资2.5个百分点。从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贡献率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服务、现代批发零售业、现代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贡献率总计达到80%以上。

 

三、需求结构优化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等的变动较大,全省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消费占据主导地位。1981年最终消费率与资本形成率差距达到最大,达到35.2个百分点。1988年最终消费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1.9%。1978年到1992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因素使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开始逐渐趋向平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07年,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两者此降彼升,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主导经济增长。1997年资本形成率首次超过最终消费率,分别为46.5%和44.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有效投资,2008-2015年期间,投资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以及贡献率均超过50%,成为主导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2014年资本形成率达到峰值59.3%。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从2016年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达到60.0%;2017年继续提高到61.7%,高于投资14.4个百分点,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四、民营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民营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内部结构不断变化,成为推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力量。 

 

一是经济总量规模扩大。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089.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9%,比2004年提高20.4个百分点,2004-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其中,2004-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3.5%,2013-2017年均增长7.6%。2017年,民营经济实现出口创汇266.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比重达84.9%,比2004年提高43.7个百分点,2004-2017年出口创汇年均增长20.4%。2017年,民营经济实缴税金3125.9亿元。2004-2017年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年均增长20.7%。

 

二是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得到改善,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全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6.1:66.9:27.0变为2017年的1.4:57.8:40.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8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层次提升。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涵盖产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投资引领增长,优势产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投资逐步增大,产业结构加快向高精尖和中高端层次迈进。2017年,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100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

 

四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17年,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民营大企业(集团)191个,平均营业收入达80亿元,平均利税5亿元。年营业百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34个,其中,新奥集团、长城汽车和河北津西钢铁集团等3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版权所有@主办单位:河北省统计局 地址:石家庄合作路312号
政务公开电话:0311-87044013 (传真)电子信箱:hbtjzfxxgk@sina.com
网站建设电话:(0311)87048151 电子信箱:wzgl@he.stats.cn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6 冀公安网备13010502001715号
备案编号:冀ICP备 06024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