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时间:2018-11-26 信息来源:投资处 浏览量:?
企业实力大跃升 河北建筑铸辉煌
——改革开放40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全省建筑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逐年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扩大劳动就业、改善城乡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繁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建筑业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建筑领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开拓有为地促进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2017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656.0亿元,比1978年增长705.1倍,年均增长17.8%;施工房屋面积达到34565.9万平方米,增长62.7倍,年均增长10.9%;竣工房屋面积达到9835.9万平方米,增长29.4倍,年均增长8.9%。建筑业增加值2109亿元,比1978年增长228.5倍,年均增长15.0%,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支柱产业作用明显增强。
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资质等级内建筑企业从1980年的243家发展到2017年底的2667家,增长10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家,占7.5%;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及集体联营企业75家,占2.8%;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382家,占14.3%;私营企业2118个,占79.4%;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5个,占0.2%。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以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为骨干、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全面发展的建筑业服务供给格局。
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建筑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筑业改革起步。扩大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组建了一大批企业性质的建筑公司,实行“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包干”“全优综合计件工资”,破除了就业上的“铁饭碗”,在工程承包制的基础上推出了项目负责制,在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上,推行“两制”管理。加快组织结构的调整,引导企业向集团化、总承包方向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发展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投资主体的建筑企业和经济实体,建筑企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7年,全省建筑业企业中特级和一级资质企业332家,比2012年增加72家,共完成产值3786.4亿元,增长28.7%,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66.9%,提高5.4个百分点。
三、突出创新引领,新模式、新技术大量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建筑业企业经营水平。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将建筑业纳入试点范围,建筑业企业告别营业税时代。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学规范的产业发展引导,有力推动了建筑业多种所有制主体共同发展。2017年,全省国有和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619.9亿元,比2012年增长8.4%;民营建筑业企业2467家,比2012年增加261家,完成产值4036.0亿元,增长22.6%,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1.3%。民营企业已成为支持全省建筑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快速发展。2017年,全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1655个、建筑面积5474.5万平方米。到2017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累计2.6亿平方米。绿色节能建筑业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抢抓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2017年底,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 885 万平方米,农村地区落实装配式及其它新型结构低层住宅 6250 套。
四、投资转化作用有效发挥,建筑业成为城镇就业重要渠道
投资通过建筑业的转化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全省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达23804.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72.1%。建筑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在带动全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缓解社会劳动力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18.68万人增加到2017年149.2万人,增长7.0倍。建筑业和建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民营资本发展壮大,行业结构渐趋合理
改革开放年40年来,建筑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特别是“十五”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行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龙头和骨干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形成了包括房建、公路、铁路、水利、电力和冶金等几十个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的企业资质结构。大型企业集团和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迅速,民营资本进一步扩张,一大批优势企业得到培育和扶持。2017年全省施工总承包企业1874家,专业承包企业793家,劳务分包企业156家;所占比重分别为66.4%、28.1%、5.5%。建筑业企业着力构建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以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比例合理的建筑业结构体系,建筑企业专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六、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企业不断加大投入, 工程技术人员增多,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2017年末,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达1183.8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72.0倍,自有机械设备净值219.2亿元,增长189倍;技术装备率14686.9元/人,增长136.3倍,动力装备率7.9千瓦/人,增加5.5千瓦/人。在全部实行招投标制度后,企业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逐渐改善趋好。2017年,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26.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3.0亿元,比1983年增长170.6倍,年均增长16.3%。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从1978年的4329元/人提高到2017年的37.5万元/人,年均提高11.8%。
七、积极拓展市场空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省外建筑市场开拓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在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全省建筑企业大胆“走出去”,拓展省外市场。2017年,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在省外施工完成产值1690.3亿元,比2000年增长17.6倍,占全省产值的29.9%,提高6.1个百分点。从区域分布看,全省建筑业企业承接项目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产值总量超过200亿元的省份有6个,分别为北京(296.6亿元)、天津(257.9亿元)、内蒙古(251.5亿元)、河南(250.7亿元)、广东(234.2亿元)和山东(202.4亿元)。同时,全省建筑业企业在省外承包工程的方式、范围发生较明显变化,承包范围涵盖了房建、市政、铁路、公路、桥梁、冶金、矿山、机电、消防、电子、石油化工、水利水电、装饰装修等。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建筑市场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全省建筑业行业不断向新的更高层次迈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