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
时间:2018-11-26 信息来源:社科文处 浏览量:?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人民幸福感日益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突飞猛进、硕果累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欣欣向荣,体育事业成就瞩目,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普及,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一)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2017年,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1.4万所,在园幼儿237.5万人,在园人数是1978年的3.9倍,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3.0%。学前教育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全省普惠性幼儿园占全部幼儿园比重达58.0%,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达到62.2%。
(二)小学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
2017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比1978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省共有11697所小学,在校学生637.2万人。小学专任教师34.2万人,比1978年增长37.1%。小学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成效显著,学生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发展。
(三)普通中学教育取得积极进展
加快教育机构改革,压缩高中、调整初中,普通中学数量大幅度减少,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师资力量不断扩充,教学质量有效提升。2017年,普通中学3005所,在校生389.2万人,比1978年增长1.1%;专任教师30.6万人,比1978年增长52.5%。
(四)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扎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组织专家对全省高职院校391个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和中期调整,引导和推动全省高等职业教育错位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2017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09所,在校生70.6万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46所,比1978年增加141所;在校生38.5万人,比1978年增加34万人。成人中专学校164所,在校生7.1万人。职业高中198所,在校生25万人。
(五)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持续推进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201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1所,是1978年的4.5倍;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27万人,是1978年的43.8倍。成人高等学校6所,本专科在校生41.8万人。研究生培养机构27个,其中地方高校20个;在学研究生45637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111人,在学硕士生42526人。
(六)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加快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停办或撤销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全省高校共有本科专业277种,专业点2149个,覆盖了专业目录的12大类92个专业类,基本形成了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全省高校与11个市级人民政府、100多个县级政府和近百个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组建了一批技术引领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国家级及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
(七)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强
小学本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老师人数为35.5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97.1%。普通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老师16.2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86.3%。普通高校硕士及以上学位老师5.3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总数比重为72.3%。
二、科技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从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工作的决定》、实施“科技兴冀”战略、确立“科教兴冀”主体战略、制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北”战略目标,到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完善各项科技政策体系和相关政策措施,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费投入快速增长,人员队伍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迅速,科技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一)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
随着一系列鼓励全社会研发投入政策的贯彻落实,激发了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三大主体投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2017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52.0亿元,是2000年17.2倍,2011-2017年年均增长18.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3%,比2000年提高0.81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 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日益增强
2017年,全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78.3亿元,是2000年的21.3倍,年均增长19.7%。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的比重为83.7%,比2000年提高16.0个百分点。
(三)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迅速
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在重要位置,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对推进全省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92.5亿元,是2005年9.9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4%,比2005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四) 科技队伍不断扩大
2016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达到29.0万人,比2000年增加18.3万人,年均增长6.0%。2017年,全省研发人员18.6万人,按折合全时当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113190.8人年,是2000年的26.2倍,年均增长21.2%。
(五)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
1985年4月《专利法》实施,专利事业从无到有,专利数量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1986年,全省各种专利申请量仅410件,专利授权量71件,2017年各种专利申请量达61303件, 是1986年的149.5倍,1987-2017年年均增长18.3%,专利授权量35348件,是1986年的497.9倍,年均增长23.1%。到2017年底,全省各种专利申请量累计已达36.8万件,各种专利授权量累计23.1万件。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技术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技术交易日趋活跃,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结合,创新成果转化成效突出。2000年,全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仅为9.4亿元,2017年达到396.5亿元,是2000年的42.2倍,2001-2017年年均增长24.6%,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快速提升。
三、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坚持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燕赵文化,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文化艺术事业日益繁荣
1978年以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演出了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春天的承诺》《成兆才》《詹天佑》,河北梆子《钟馗》《子弟兵的母亲》《李保国》,评剧《水墙》《安娥》等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剧目。1987年河北省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每两年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6届。通过杂技节这个载体,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外杂技艺术交流,提高了河北省和吴桥在海外的知名度;极具燕赵特色的河北梆子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17年底,全省已有14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办于1983年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到2017年底,全省已有29人33次荣获此奖项;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五个一工程奖”,从1992年起至2017年全省共有61部戏剧、歌曲、电视剧、影视、图书、文章作品获奖;由文化部创办的用于奖励专业舞台表演艺术的“文华奖”,自1991年至2017年全省共19部作品获奖,其中文华大奖1部(京剧《响九霄》),文化优秀剧目奖17部,文化新节目奖1部。
(二)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2017年,全省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支出33.5元,比2008年增长3.5倍。群众文化机构2431个,比1978年增加2123个,其中群艺馆、文化馆由175个增加为180个,文化站由133个增加为2251个;公共图书馆由42个增加到173个,总藏量(包含图书、报刊、缩微制品、视听文献和电子图书等)达到2546.9万册(件)。2017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35个,比1978年增加530个,增长2.6倍,从业人员1.7万人,演出9.5万场,观众5501.4万人次。2017年启动实施“省会文化惠民卡”项目,省、市共投入财政资金1400万元,发放了3万多张文化惠民卡,进一步促进了省会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 。
(三)文物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文物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到2017年底,全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比1982年增加255处,居全国第3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2处,比1982年增加371处。从1983年到2017年,全省博物馆和文物机构由78家发展到458家,从业人员由1743人增加为9009人,文物藏品及保管品由46.4万件增加为53.4万件,举办陈列和展览数由80个增加为797个,参观人次由628.6万人次增加到4075.2万人次。
四、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医疗卫生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
2017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0903个、床位39.5万张,分别是1978年的9倍和4.4倍。卫生技术人员42.5万人,是1978年的4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2万人、注册护士15.8万人,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5.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1人。
(二)基层医疗稳步推进
2012年以来,全省积极推进集体办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统一制定建设图册,推行“产权清晰、各室分开、相对独立、室容整洁”,完成了近5万个集体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建成后基本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拥有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到2017年底,全省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20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74个、乡镇卫生院1972个、村卫生室60225个。
(三)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人口健康水平全面提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2017年,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17岁,比1981年增加了5.72岁。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33所、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5所,覆盖所有市、县。调整优化孕产妇保健管理服务模式,母婴安全总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54.2/10万下降到13.1/10万,婴儿死亡率由22.6‰下降到5.2‰。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实“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一体的“三重保障”制度,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结算服务,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6年的10.4%提升到2017年的15.1%。 北戴河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四)启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人免费享有。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12项。2011-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5元提高到50元。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476.5万份,建档率达到87.2%;建立电子健康档案6038.6万份,建档率达到81.3%。
(五)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工作
出台《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暂行规定》,明确了任务、流程、要求和保障措施,初步搭建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分级诊疗政策框架。2017年,在石家庄、张家口、唐山等8个设区市确定为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秦皇岛、保定、承德纳入国家第二批分级诊疗试点市,分级诊疗工作全面推开。同时,印发《河北省常见疾病分级诊疗参考指南(2015版)》,明确了93个常见病种的转诊标准;在推进实施国家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乳腺癌、甲状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以及儿科、妇科、产科等部分专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以常见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分级诊疗的长效机制。
五、新闻出版业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新闻出版业较快发展,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由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出版业(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发展成为涵盖出版业(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印刷复制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复制等)、出版物发行业以及出版物版权贸易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出版经济初具规模。
2017年,全省图书品种由1978年的360种增加到9857种,总印数由1.8亿册增加到2.9亿册;报纸由1种增加为64种,总印数由1.5亿份增加为11.6亿份;期刊杂志由5种增加为217种,总印数由900万册增加为4227万册;音像、电子出版社4家,音像、电子制品出版种数达182种,出版物载体数量达367.6万盒(张)。
六、广播电视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广播电视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不断提高,播映内容不断丰富,在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充分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各项工作呈现出全面开花、日益繁荣的新局面。
2017年,全省广播电视台由1978年的5座增加到153座;中短波转播、调频发射台由29座增加到452座。到2017年底,全省共有广播节目153套,电视节目180套,广播节目平均每日播出时间2085.2小时,电视节目平均每日播出时间2327小时。河北电台自1993年10月1日开始,先后建成了河北电台经济台、河北电台交通音乐台、河北电台文艺台三座系列台;河北电视台于1993年10月1日建立河北经济电视台,1997年10月28日河北有线广播电视台建成开播;1998年12月30日,河北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建成投入使用,“河北卫视”节目开播。2017年,全省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由1978年的59%提高到99.35%,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由54.3%提高到99.29%。
七、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群众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统筹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等各项工作,各级各类健身组织、协会发展迅猛。2017年,体育社会组织约2310个,培养各级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多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冰雪运动普及发展不断加快。推动冰雪活动由冬春两季向四季拓展,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培养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名。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成立了冰雪协会,试行推广国内首个大众滑雪等级标准,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科学指导。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加。7个设区市完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83个县完成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和公共体育场建设;3651个城市社区建有健身设施,覆盖率达89.63%;36384个行政村建有健身设施,覆盖率达75.83%。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丰富多彩。着力打造沧州武术、邯郸太极拳、石家庄“全城热练”、冀超冀甲联赛等507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品牌。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出台《关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作为“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全国试点,建成30家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挂牌运营,实现了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
(二)竞技体育成绩喜人
河北运动健儿屡次斩获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3枚奖牌;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获得6枚金牌、10枚银牌和28枚铜牌;2014年仁川亚运会获得12枚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金牌数创历史记录。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规模和参赛人数居历届之首。2017年,在天津全运会上共获得20金20银25铜、超1项世界纪录、破2项亚洲纪录的优异成绩,金牌、奖牌总数均创河北历届全运会最好成绩。足球职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河北华夏幸福、石家庄永昌两支足球俱乐部挺进中超、中甲联赛,河北女足进入女超联赛。联合北京市成功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成立了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组建了冬季项目运动队,制定了《河北省冰雪运动规划(2015—2022年)》,冰雪运动大省建设全面启动。
(三)健身休闲产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25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34.2%,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明显加速。健身休闲场地显著增加,健身休闲领域不断拓展,健身休闲组织、协会得到加速发展。全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直接带动超越健身、万拓健身等一批健身休闲企业发展。同时,健身休闲企业向中小城市、县城和重点镇扩张趋势明显,健身人群逐渐向普通百姓拓展。
(四)体育场馆服务业稳步发展
全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投资兴建大型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场地供给明显增长。到2017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6.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8.8个,体育场地建筑面积达到2199.7万平方米,场地面积达到10265.6万平方米,场地从业人员7.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