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 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时间: 2022-09-19 浏览次数:?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  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力有效应对多重困难和复杂局面,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动能加速集聚,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一、工业实力持续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立足资源优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去产能、调结构、环境治理等艰巨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扎实实地推行“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战大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全省工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对国民经济支撑明显。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 14097.7亿元,比2012年增加4432.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资产58769.1亿元,比2012年增加25201.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3934.0亿元,首超5万亿,比2012年增加9046.3亿元,年均增长2.1%。区域发展协同推进,在11个设区市中,有5个设区市营业收入超4千亿元,分别是唐山、邯郸、沧州、石家庄、保定,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达69.9%,比2012年占比提高3.9个百分点。

 

2012-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规上工业营业收入

 

 

(二)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品种日益丰富。工业产品品种从少到多,品种日益增加;产量从低到高,产量大幅度提升。生铁、粗钢、钢材、铁矿石原矿、平板玻璃产量优势明显,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3%、21.8%、22.1%、40.9%和13.3%。在全国在统的590种产品产量中,河北有418种产品能够生产,占70.8%,比2012年增加75种。其中,生铁、粗钢、钢材、铁矿石原矿、平板玻璃居全国第1位,布、乳制品、塑料制品、新闻纸、化学纤维等居全国前10位。2021年,全省粗钢产量22496.5万吨,比2012年增长24.6%;钢材产量29559.4万吨,增长40.8%;全省生铁产量20203.0万吨,比2012年增长23.6%;平板玻璃13486.6万重量箱,增长18.5%;金属切削机床4235台,增长141.9%;化学药品原药达到61.2万吨,增长3.1%;乳制品达到397.6万吨,增长45.9%;饮料达到538.6万吨,增长74.6%;汽车产量达到110万辆,增长33.3%。2020年疫情发生后,工业生产加快疫情防控和经济快速恢复,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短板产品迅速补齐,2021年全省口罩产量达到25326.7万只,其中医用口罩4538.88万只。

 

(三)市场主体发展迅速,生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燕赵大地风起云涌,市场主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21年末,全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27.8万家,是2012年的2.7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127家,比2012年增加3767家,平均每年增加418家。规模以工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持续转变,平均每家规上工业企业资产为3.6亿元,营业收入为3.3 亿元, 利润总额为1522.2万元,分别是2012年平均水平的1.3倍、0.9倍和0.7倍。2013-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四)工业行业门类齐全,传统行业在全国地位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管齐下,新兴行业从无到有,传统行业保持优势。2021年, 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207个行业中类中,河北已覆盖40个行业大类、193个行业中类,覆盖率分别达到97.6%和93.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营业收入在全国同行业稳居首位,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10个行业地位举足轻重,营业收入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10位。

 

二、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

 

全省各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迈进,推进钢铁、石化等重化工行业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集聚,推动建材行业向资源富集地聚集,壮大制造业实体经济,工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私营工业蓬勃发展。2021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12901家,比2012年增加4952家,平均每年增加55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80.0%,比2012年提高15.7个百分点;资产总计达到21170.4亿元,比2012年增加1227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0%,比2012年提高9.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5915.4亿元,比2012年增加7831.5亿元,占比为48.1%,比2012年提高7.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6%,比全部规上工业快1.4个百分点,私营经济逐渐成为支撑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分行业看,私营工业企业覆盖37个行业,行业覆盖面高达92.5%,其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个行业均超1500家以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均超800家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均超700家以上,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超600家以上,汽车制造业超400家以上,以上10个行业占私营企业的单位比重高达69.8%。

 

(二)外向型工业效益迅速增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省各地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深加工和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2021年,规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注册类型工业企业个数达到64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总数的4.0%;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0%;资产合计为8333.5亿元,比2012年增加3334.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4.2%;实现利润总额472.0亿元,比2012年增加284.5亿元,占比为19.2%,比2012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7366.6亿元, 比2012年增加1599.9亿元,占比为13.7%,比2012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2%。出口产品覆盖了41个行业大类中的30个。

 

(三)大中型企业引领作用增强。全省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挖潜、兼并重组,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逐步配齐配强配优产业链条,一批规模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敬业钢铁有限公司、三河汇福粮油集团饲料蛋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黄骅市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等企业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为建设经济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1415家,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1%,比2012年提高8.1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36472.9亿元,比2012年增加6546.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7.6%,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835.5亿元,比2012年增加437.6亿元,占比为74.8%,比2012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平均每家大中型企业资产为26.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为25.8亿元,实现利润为1.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1.9倍和2.0倍。

 

(四)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河北依托钢铁产业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内部结构由低端向高端持续迈进,产品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快延伸,金属制品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层次不断提升,产品提档升级;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继钢铁产业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二主力军。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企业5872家,比2012年增加2117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总数的36.4%,比2012年提高6.0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2051.0亿元,比2012年增加3936.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3%,比2012年提高4.2个百分点,2013-2021年年均增长4.5%,比全部规上工业快2.4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6%,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3-2021年年均增长8.7%,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3.4个百分点。

 

2012-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三、工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抢抓“两新一重”发展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工业提质提档提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工业迈向中高端势头强劲。 

 

(一)化解过剩产能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按照“关小促大、保优压劣、腾笼换鸟”的原则,下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合并组合河钢集团和冀中能源两大集团。超额完成“十三五”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至2020年底累计压减退出钢铁产能8212.4万吨、水泥产能1194.9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999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4万吨,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70%、157%、147%、106%,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减到2亿吨以内。工业企业集中度提升,有利地维持了长周期的行业盈利能力,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从企业性质看,炼钢产能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约占全省总产能1.99亿吨的70%;从区域分布看,产业集中度提高,唐山、邯郸两市约占全省产能的79%,曹妃甸、迁安、乐亭钢铁产能占唐山的50%以上,武安约占邯郸的70%,保定、廊坊、张家口成为“无钢市”。2021年,全省有粗钢生产的企业72家,比2012年减少15家。其中,年产量超500万吨的粗钢企业15家,比2012年增加4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3.2%;水泥生产企业142家,比2012减少82家,年产量超100万吨的36家企业产量占全省的67.1%;平板玻璃企业18家,比2012年减少5家,年产量超1000万重量箱的5家企业产量占全省比重近60%。全省有钢材生产的企业227家,比2012年减少123家,年产量超500万吨的16家企业钢材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2.5%。推进钢铁、石化等重化工行业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集聚,加快传统钢铁企业向现代化钢企转型,推动建材行业向资源富集地聚集,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2021年,石钢环保搬迁、唐钢新区(河钢乐亭钢铁基地)、太行钢铁、华西钢铁等改造升级项目已陆续投产达效,邯钢老区、国堂、天柱等退城搬迁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邢钢转型升级退城搬迁、太行钢铁重组搬迁改造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

 

(二)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产业主体装备大型化、品种结构高端化、组织机构集团化、空间布局合理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经营管理数字化,推动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智慧、绿色赋予钢铁强大的竞争力,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炉平均炉容1443立方米(不含铸造高炉),全省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100吨及以上转炉从无到有,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主流,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产能占总产能的90%以上,其中1000—1999立方米高炉108座,产能11216万吨,2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26座,产能7162万吨;转炉平均吨位120吨,100吨及以上转炉产能占转炉总产能的86.7%,企业主体装备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中国首钢京唐、邯钢的技术装备水平代表了21世纪钢铁工业技术装备的最高水准。水泥企业直径3.6米(含)以上水泥磨机主导着水泥企业装备水平,水泥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玻璃行业浮法玻璃比重均接近100%,全省超白、超薄、节能镀膜等优质浮法玻璃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了45%以上;5.5米及以上焦炉成为炼焦企业主打装备。产品综合竞争力强,钢材品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产品在细分市场优势突出。河钢集团是我国产品规格最全的钢铁企业,平均每年开发新产品上百个,是国内第一大家电板、第二大汽车板供应商;首钢迁钢生产的无取向硅钢产量全国第一;津西集团是全国钢铁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用热轧H型钢、钢板桩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45%,改写了我国热轧钢板桩主要从国外进口的历史;新兴铸管生产的离心球墨铸铁管、钢格板规模属世界首位,高合金及双金属复合管填补了国际市场空白。河钢塞尔维亚公司、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的建成投产,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2021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达18.3%,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3.1%,比2012年提高5.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7%,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河北省每家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45.2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三)新动能加快集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以创新引领新动能加快集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2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287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7.9%,比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8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3-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11.8%提高至21.5%。

 

  (四)绿色发展唱响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91家、绿色园区18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7%。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一系列政策措施,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2013-2021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低2.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年均增速2.2%,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0.1个百分点。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部完成,长流程企业自发电量占总用电量的60%以上,钢渣等固体废弃物利用和处置率接近100%;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13-2021年,吨钢综合能耗由571.6千克标准煤降至523.9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火电发电标准煤耗由309千克标准煤降至284.7千克标准煤,炼焦工序单位产品能耗由130.0千克标准煤降至126.2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由108.7千克标准煤降至104.9千克标准煤,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显著降低余热、余压、余能充分利用,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全部回收,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得到普遍推广;河钢唐钢、河钢邯钢、河钢石钢、德龙钢铁等一大批企业已实现超低排放,河钢唐钢水处理中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中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心

 

(五)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省围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产品向中高端跃升。2021年,全省SUV汽车产量63.6万辆,太阳能电池1147.9万千瓦,锂离子电池4221.0万只,大气污染防治设备4.3万套,分别比2012年增长126.5%、245.7%、580.2%和164.7%;冷轧薄板574.5万吨,镀层板1920.8万吨,单晶硅729.0万千克。新产品加速涌现,全省工业机器人4778套,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3万辆,城市轨道车辆605辆。产品品质迅速提升,生物医药、工具钢、模具钢、家电板、汽车板、玻璃基板、液晶显示材料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展望未来,河北工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特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增强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延伸配齐拓展产业链链条,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奋力谱写新时代河北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