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信息

砥砺前行谱新篇 扬帆奋进启新程——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时间: 2022-09-14 浏览次数:?

 

 

砥砺前行谱新篇  扬帆奋进启新程

 

——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去产能、调结构、转动能,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新变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总量连年跃升。全省生产总值2017年达到30640.8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2021年越过4万亿关口,达40391.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2012年的1.8倍。

 

图1  2012—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速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省生产总值2021年比2012年增长75.8%,年均增长6.5%,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6%。2020年以来,有力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中向好,2020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2021年增速迅速恢复到6.5%,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人均水平持续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高,2012年达31844元,首次突破3万元;2017年突破4万元,达41451元;2021年再上新台阶,突破5万元,达54172元,比2012年增长71.1%,年均增长6.2%。

 

图2  2012—2021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速

 

 

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2084.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167.6亿元,年均增长8.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9.0%增至10.1%,提高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4079.4亿元增长到8848.2亿元,年均增长9.0%。财政收支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3  2012—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二、结构调整实现突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持续改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实现根本性改变。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2.6:47.3:40.1优化为2021年的10.0:40.5:49.5,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其中,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全省产业结构首次呈现“三二一”格局;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达到50%,2019年、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持续超过“半壁江山”,“三二一”格局更加稳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2021年,全省12大主导产业增加值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1667.9亿元,占GDP比重为53.7%,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4  20122021年全省三次产业构成(%

 

 

城乡结构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全省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5年首次突破50%,实现了由乡村型社会向城镇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型,2020年末突破60%,达到60.07%。2021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4554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17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4%,比2012年末提高14.5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2个百分点。

 

图5  2012—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由2012年的45.6%提高到2021年的61.6%。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53.5%,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超过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除2020年新冠疫情对消费冲击较大外,2018、2019和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均超过60%,分别达到61.1%、61.2%和61.6%。

 

三、创新驱动成效突出,新动能加速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新动能加快培育,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34.4亿元,比201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2.6%;R&D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1.76%,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21年,全省专利授权量12.0万件,比2012年增长6.8倍;有效发明专利4.2万件,增长6.1倍。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52.0亿元,比2012年增长18.9倍。

 

图6  2012—2020年全省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

 

 

创新主体蓬勃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2021年达到9.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825家增长到2021年的11168家。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到2021年底,全省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90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6家、重点实验室307家,分别比2012年增长1.3倍、5.3倍和2.7倍。“双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到2021年底,全省孵化器数量达184家,其中,国家级43家;众创空间332家,其中,国家级106家。

 

新动能加速成长。新产业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11.8%提高至2021年的21.5%,年均增长11.9%,增速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6.6个百分点。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零售快速增长。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由2016年的833.3亿元增长到2877.2亿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3%,比2016年提高13.1个百分点。新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等新技术、新材料产品从无到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4778套,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3万辆,城市轨道车辆产量605辆。

 

四、三次产业发展壮大,供给支撑作用稳步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油、蔬、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总产量3825.1万吨,比2012年增长11.1%,年均增长1.2%;蔬菜产量5284.2万吨,增长12.6%,年均增长1.3%;园林水果产量1058.5万吨,增长8.6%,年均增长0.9%;禽蛋产量386.8万吨,增长11.7%,年均增长1.2%;生牛奶产量498.4万吨,增长27.4%,年均增长2.7%;水产品总产量(含远洋捕捞)108.1万吨,增长8.3%,年均增长0.9%。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4.25%,机播、机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重分别为85.1%和73.7%,分别比2012年提高10.1和25.8个百分点。

 

工业实力持续壮大工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 14097.7亿元,比2012年增加4432.6亿元,年均增长4.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9%。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年均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年均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8.6%,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引领作用增强。一批规模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472.9亿元,年均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7.6%。工业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度提升。生铁、粗钢、钢材、平板玻璃产量居全国第1位,2021年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3%、21.8%、22.1%和13.3%。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短板产品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补齐,产能大幅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省SUV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等产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1.3倍、2.5倍、5.8倍和1.6倍。

 

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成效显著,服务业对经济支撑带动作用增强。2021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9996.7亿元,比2012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8.9%,高于同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9.5%,比2012年提高9.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1%,比2012年提高22.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202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883.0亿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服务业增速0.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9.4%,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猛,增加值为844.8亿元,年均增长20.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1.9%提高到2021年的4.2%。金融业对经济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增加值为2724.4亿元,年均增长13.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3.9%提高到6.7%。

 

五、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积极构建协同发展大格局,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纾解有力有序。充分发挥各市县比较优势,全力打造曹妃甸、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重点承接平台,引导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向雄安新区、环京地区、省内其他市县梯度布局。首钢、北京新发地、大红门批发市场等一大批疏解项目落户河北,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2021年末,河北累计转入京津基本单位40238个,其中法人单位28853个,产业活动单位11385个。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京沈客专(京承段)正式开通运营,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项目加快建设,河北铁路里程达到805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8087公里,均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河北与京津交通一卡通实现县级全覆盖,加快融入首都“1小时交通圈”。

 

“三区一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严格落实河北功能定位,加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国家级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快建设,2021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7.4%。“三二一”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拓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1%,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稳定,2021年比重为29.7%。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4%。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持续发力,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改善幅度。

 

雄安新区建设画卷徐徐铺展。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5年来,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编制完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1+4+26”规划体系。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容东、容西、雄东、昝岗等片区进入稳定开发期,启动区、起步区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框架全面拉开,累计完成投资4300多亿元,2017-2021年,新区完成投资年均增长411.2%。京雄城际和雄安高铁站开通运营,“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道路网络全面建成。持续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质量样板,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基本建成,中电科、清华大学智能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落户新区,百度、腾讯等一批知名重点企业进驻,中国中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等央企总部启动建设,累计注册设立各类央企机构110家。“千年秀林”、中央绿谷等持续建设,累计完成43万亩新造林,郊野公园、金湖公园、悦容公园等一批公园建成投用。大力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白洋淀水质全域达到Ⅲ类,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张家口赛区场馆建设、赛事运行和服务保障优质高效,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作出了河北贡献。所有场馆和配套设施如期高质量完成,“雪如意”“冰玉环”等标志性工程获国际奥委会高度赞誉。冬奥会和冬残奥会133场雪上赛事、95场颁奖仪式圆满顺利,做到了零事故、零差错。在张家口赛区,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获得3枚金牌3枚银牌,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获得14枚金牌11枚银牌15枚铜牌。连续三年举办全省冰雪运动会,全省实现了3000万人上冰雪。扎实推动后奥运经济发展,积极加快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张家口高新区冰雪装备产业园、宣化先进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

 

六、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高水平开放汇聚资源、拓展空间,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值5415.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6.1%。其中,出口3029.8亿元,年均增长5.5%;进口2385.8亿元,年均增长6.8%。2021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千亿,达到1612.3亿元,增长19.5%,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和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注册企业进出口超百亿。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超千亿,达1085.4亿元,占出口总值的35.8%,为第一大出口商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31.8亿元,比重为7.7%;汽车零配件出口149.7亿元,比重为4.9%;汽车出口118.4亿元,比重为3.9%。

 

对外合作深化拓展。成功举办“5·18”经洽会、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石家庄中欧班列于2020年10月实现图定化开行。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利用外资发展迅速202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5.4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2.6%。

 

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河北优势产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河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冀东集团南非曼巴水泥厂、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和泰国罗勇工厂、德龙钢铁印尼钢厂等相继建成投产。河钢塞尔维亚钢厂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得到中塞两国领导人高度评价,管理团队获中宣部“时代楷模”称号。

 

七、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壮士断腕、重拳出击,持续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环境治理成绩斐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从2013年到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38.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由149天增加到了269天,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了9天。2021年,邢台、邯郸、石家庄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全省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73%,劣V类断面全部消除,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率达到98.7%,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全线旅游通航。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修复矿山面积40万亩,修复“三化”草原生态270万亩,完成营造林6961万亩,塞罕坝林场荣获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节能降碳成效显著。有序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强力推进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节能增效,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2012-2021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43%。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累计削减煤炭消费7000万吨以上,农村清洁取暖累计改造1296.5万户,实现了能改尽改。2021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76.58%,比2012年下降12.2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比重提高。天然气比重为7.59%,提高5.55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比重为9.2%,提高7.58个百分点。

 

去产能成果突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石钢、唐钢等15家钢铁企业完成退城搬迁,宣钢产能全部退出,廊坊、保定、张家口成为“无钢市”。“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压减退出粗钢产能8212万吨、煤炭产能5590万吨、水泥产能1194.9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999万重量箱、焦炭产能3144.4万吨、火电产能234万千瓦。

 

八、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啃硬骨头、攻坚拔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省23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显著变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四个不摘”的要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2021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52.8万人,比2012年增加218.2万人,增长6.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05.5万人,比2012年增加679.9万人,增长60.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890.0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3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084.7万人,比2012年增加389.9万人,增长56.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47.4万人,比2012年增加245.7万人,增长49.0%。社会服务水平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3.9万张,比2012年增加5.5万张,增长29.9%。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逐年减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7万人,比2012年减少61.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2.1万人,减少55.9万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达711元/人月,比2012年增加37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达463元/人月,增加314元。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93元,比2012年增加15746元,年均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91元,增加19569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9元,增加10021元,年均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19,比2012年缩小0.29。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54元,比2012年增加10181元,年均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3元,增加10441元,年均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91元,增加8940元,年均增长10.1%。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居民从基本的吃穿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倾斜,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2021年全省恩格尔系数为28.3%。其中,城镇为27.0%,农村为30.6%。

 

图7  2012-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九、公共服务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2018年以来连续5年谋划实施20项民生工程,加大社会事业支持力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幼儿园总数18818所,比2012年增加9491所,增长1.0倍;在园幼儿247.0万人,比2012年增加50.8万人,增长25.9%。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2.48%,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7.68%,比2012年提高8.43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65%,比2012年提高2.4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2021年,全省普通高中738所,比2012年增加173所,增长30.6%;在校生人数164.8万人,比2012年增加47.1万人,增长40.0%。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发展。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602家,在校生人数91.0万人。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生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共招生51.7万人,比2012年增加17.5万人,增长51.2%。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77个、文化馆180个、各类博物馆15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8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1122个。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文化活动9616次,服务群众366.5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站)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39424次,接待观众4250.3万人次。广播电视传播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底,全省广播电视台162座,广播节目184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99.79%,电视节目208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99.86%,生产重点网络影视剧超过200余部。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围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主题,累计创排舞台艺术作品158部、群众文艺作品2万余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138项。

 

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8162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万张,比2012年分别增加10151个、17.0万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人,每千人口床位6.1张,分别比2012年增长70.0%、56.4%。基层医疗机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省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5030个,比2012年增加8960个,全年诊疗人次数达到2.1亿人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为77.75岁,比2010年增加2.78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的21.5/10万下降到2021年的9.0/10万,婴儿死亡率由9.9‰下降到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2.0‰下降到4.9‰。

 

体育事业多元化快速发展。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河北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均居全国前列,得了优异成绩。竞技体育实力持续提升,河北运动健儿国内外赛事成绩喜人。群众体育迅猛发展。2021年,全省共有体育场地173186个,比2016年增加97217个。同时,举办三届河北省冰雪运动会,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达3479万人,为实现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作出了河北贡献。体育产业提档升级。2012年至2021年,累计新增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9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24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7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迈出坚实步伐。河北发展的丰富实践,带给我们深刻启示: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河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进一步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引,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做好河北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扎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河北取得优异成绩的稳固基础,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五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河北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河北发展全过程,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己填写成绩单,以更大的勇气和干劲,创造无愧历史和时代的辉煌业绩,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河北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