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概念: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表现形态看,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等三种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等于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计算方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形成了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出,计算公式为: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作用和用途:作为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核算对象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在进行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用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程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是经济总体走向的晴
雨表,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2.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概念: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按常住人口平均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
计算方法:将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实现的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常住人口相比得到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年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常住人口
作用和用途: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3.从业人员
概念:从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计算方法:从业人员的计算是利用统计部门统计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小企业局统计的城镇私营单位和个体从业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教育、司法、卫生等部门统计的其他从业人员相加计算出城镇从业人员,再与统计部门统计的乡村从业人员扣除部分外出的从业人员后相加得出全社会全部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城镇私营单位和个体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乡村从业人员(扣除部分外出的从业人员)
作用和用途:就业是民生之本,从业人员指标在进行就业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就业总规模,是研究我国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4.城镇登记失业率
概念: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计算方法: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及外方人员)+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城镇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作用和用途: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
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四大指标之一。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为政府制定促进就业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统计频率:季度及年度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概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简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权数: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用的权数,是每一种商品或服务项目在居民所有消费商品和服务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反映各调查项目的价格变动对总指数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标。权数根据城乡居民家庭住户调查资料整理得出,并辅以典型调查数据或专家评估补充和完善。
计算方法:(1)代表规格品平均价格的计算
代表规格品的月度平均价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首先计算规格品在一个调查点的平均价格,再根据各个调查点的价格算出月度平均价。
其中:Pijk为第i个规格品在第j个价格调查点的第k次调查的价格;
Pij为第i个规格品第j个调查点的月度平均价格;
m为调查点的个数,n为调查次数。
(2)基本分类指数的计算
①规格品相对数的计算
代表规格品价格变动的相对数为Gti=Pti/P(t-1)i×100%
Gti为第i个代表规格品在报告期(t)价格与上期(t-1)价格对比的相对数。
②基本分类月环比指数的计算
根据所属代表规格品变动相对数,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各基本分类的月环比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
Gt1、Gt2、……、Gtn分别为第1个至第n个规格的相对数。
③定基指数的计算
由各期月环比指数连乘计算,公式为:
I基=K1×K2……×Kt×100%
其中:
K1、K2、……、Kt分别表示基期至报告期之间各期的月环比指数。
(3)总指数及各大中小类指数的计算逐级加权平均计算,采用链式拉氏公式:
其中:L:定基指数;
W:权数;
P:价格;
t:报告期;
t-1:报告期的上一时期;
:本期环比指数。
作用和用途: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CPI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出台与力度,如央行是否调息、是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同时,CPI的高低也间接影响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的变化。
统计频率:月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
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概念:工业品出厂价格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领域的销售价格,是构成工业总产值的价格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称为产出型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产出型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主要测量产品离开生产者时的销售产品价格的变化率。
计算方法:
(1)计算各调查企业同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指数ki(几何平均法)
其中:kin为第n个企业第i个代表规格品价格指数。
(2)计算代表产品的价格指数Kj(简单算术平均法)
代表产品的价格指数是指其不同规格品价格指数的简单平均值。采用简单平均方法是因为:一是代表规格品的权数资料几乎无法取得。二是代表规格品的生产经常发生变化,其权重无法确定。这种方法也是加权平均法的特殊形式,即权数相等。
其中:Kj为代表产品价格指数;
ki为第j个代表产品中第i个代表规格品价格指数;
n为代表规格品数。
(3)计算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K(加权算术平均法)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是由代表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与其权数乘积之和除以权数之和求得的。
其中:K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
Kj为第j个代表产品价格指数;
Wj为第j个代表产品的权数。
用上述方法同样可计算各小类行业、中类行业、大类行业及某些特定行业的价格指数。
作用和用途: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及幅度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不仅为国民经济核算、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理顺价格体系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而且还是进行企业经济效益分析和反映企业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处于生产环节或上游领域,其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对下游产品价格变化都有重要影响。它还是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能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
统计频率:月度、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
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概念: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也称为投入型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投入型PPI),是反映工业企业作为生产投入,而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
动力产品时,所支付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的统计指标。主要测量生产者所购买的投入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率。
计算方法:(1)计算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指数ki(几何平均法)
其中:kin为第n个企业第i个代表规格品价格指数。
(2)计算代表产品的价格指数Kj(简单算术平均法)
其中:Kj为代表产品价格指数;
ki为第j个代表产品中第n个代表规格品价格指数;
n为代表规格品数量。
(3)计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K(加权算术平均法)
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指数由各产品购进价格指数与其权数乘积之和除以权数之和求得。
其中:Kj为第j个产品的购进价格指数;
Wj为第j个产品的权数。
用上述方法同样可计算各种不同行业、分类的价格指数。
作用和用途: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能够反映生产者面临的价格压力,反映潜在的通货膨胀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
统计频率:月度、季度、年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
8.常住人口
概念:常住人口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以下各类人口: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常住人口是一个时点指标,它的空间标准是乡、镇、街道,时间标准是半年。
作用和用途:常住人口是计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人均水平的基础数据,对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检验和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统筹和安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系统地、具体地掌握常住人口情况,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我国人口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才能更好地解决与人口相关的劳动就业、城镇建设和管理、教育发展、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9.人口自然增长率
概念: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数减死亡数)与年平均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
计算方法:
作用和用途: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出生和死亡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人口再生产过程,是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检查人口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我国要求人口实行有计划增长,必须控制和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
10.城镇化率
概念:城镇化率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过程的数字化描述。通常所说的城镇化率是人口城镇化的概念,即反映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它是反映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的参考指标。
计算方法:
目前,城镇人口与年末总人口统计均为常住人口口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
作用和用途: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人类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和加速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
统计频率:年度
数据来源: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