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镇化,请杨局长谈谈去年在这些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确实是这个道理,城镇化本身不是目的,城镇化监测本身也不是目的,关键是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它们之间的互动也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目前,河北省的工业化率还是比较高的,国民经济当中工业仍占主导地位,2008年工业化率为49.22%,城镇化率41.9%,二者逐步接近,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加深,经济周期性下行及我省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对我省经济产生了冲击,特别是钢铁工业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受到明显冲击,城镇产业发展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阻挡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和趋势,是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当前,我省围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尤其将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继钢铁工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整合信息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样信息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工业化又进一步推进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城镇聚集能力,积极培育新的产业聚集点和就业领域,为城镇化发展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改善城乡结构矛盾发挥重要积极作用。相信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会进一步融合,摆脱危机的困扰,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2、请问一下苏厅长,现在三年大变样工作时间已经过半,您认为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效是什么?
总的来看,三年大变样工作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一年半以来的成就,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以空气质量为例,有5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二级标准,所有城市二级以上天数全部超过300天,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这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二是城市承载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全省三年大变样累计完成投资已经超过3000亿元(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开工或完工,城镇功能和承载能力有了新提高,尽管还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但与过去相比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居民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利,城市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财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很多大的商业、金融机构陆续落户河北。三是民生得到更大关怀。在推进城市三年大变样工程中,始终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与城市面貌的改变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一保三改”,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正在得到加速解决,截至目前全省已为超过8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保障,人民群众在三年大变样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四是形成了干事为民的良好干部作风。三年大变样的基本宗旨就是以人为本,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经济繁荣、生活舒适的现代化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适宜人居的生活环境,让人民共享城市文明成果。三年大变样工作有效锤炼了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在全省树立了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工作宗旨,使城市改造建设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给群众带来了看那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五是体制机制有创新。针对三年大变样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省委省政府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规划设计、城建投融资、城镇住房保障和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体制改革和创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增强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可以说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比建设几个项目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更深远、更持久的影响。
3、从刚才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河北的区域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请苏厅长谈一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下一步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一步加快河北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发展品位?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我们要认识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必然的,这是由区域经济非均衡性发展的规律决定的。二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我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还不快、质量还不高。特别是环渤海、环京津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区域中心城市不大不强,尤其是缺少有竞争力的特大城市。放眼全国,区域中心城市不大不强,特别是沿海地区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是我省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少沿海省份的沿海地区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我省在这方面亟需加大工作力度。
要加快推进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就必须围绕发挥“沿海”和“两环”优势做文章。基于当前形势,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城镇布局提出了新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三带两群一环”,“三带”即沿海城镇发展带、山前传统产业带和北部生态保护带,“ 两群”即冀中南城镇群和冀东城镇群,“一环”即环京津卫星城。
要实现这个布局,第一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按照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要求,强力打造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进一步发挥他们在冀中南和冀东地区的龙头作用;加快发展壮大邯郸、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邢台、衡水等其他9个区域中心城市,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生产要素聚集能力,增强他们在本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要着力打造沿海城市。立足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基础,加快建设秦皇岛、曹妃甸(新城)、黄骅三个沿海城市,提升沿海地区整体实力,进而推进全省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
第三要积极培育新的区域次中心城市。把培育新兴区域次中心城市作为完善城镇体系、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切入点,将涿州、高碑店、三河、香河、大厂、任丘、定州、迁安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带动能力强、产业特色突出的县(市)率先发展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兴区域次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第四要将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城上。针对我省小城镇数量多、布局分散、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标准不高的问题,统筹县域城镇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县城,尽快形成一批高标准的中小城市。
4、请问苏厅长,能不能透露一下,下一步三年大变样工作的重点?
下一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两个结合”,一是拆建结合,以建为主;二是拆建与城市综合治理相结合,有条件的向社区延伸。
当前全省正在开展“百日会战”活动,突出抓三件事情,一是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从今年6月中旬至
明年的工作重点是在搞好建设的基础上,以干净、卫生有序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城市容貌与景观环境整治建设,进一步巩固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已有成果,全面提升城市改造建设品质,目前这一方案正在深化研究之中。
我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三年大变样的既定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河北的城镇化一定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5、请问杨局长,城镇人口是否对应农村人口或者农业人口?再就是城镇人口比上年增加133.7万人,是否可以理解为农业人口转化的,或者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这样的成就,对农村有什么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谢谢,这位记者既关心城市,又关心我们的农民朋友。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城镇化监测从2003年开始,我们遵循的是城乡划分标准,这个标准是国务院批复七部委关于统计上城乡划分的规定,这个规定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区别开来。过去城乡是以户籍来划分的,目前统计上划分城乡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辖区为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来划分城镇和乡村。实际建设是指已建成或在建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其他设施。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一个县级市所辖的一个镇,这个镇本身的镇区人口属于城镇人口,镇区附近的基础设施(如厂矿、学校、公路、邮局等)通到这个村,这个村整体上算城镇,则村里的居民就属于城镇人口。以村和居民委员会为单元,从区域角度来划分城镇,这是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所提到的增加的133.7万人城镇人口,不是户籍人口,而是按村和居委会有没有连接到来统计的。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全部连接,即镇区的基础设施与这个村全部连接,则这个村全部属于城镇人口;第二种是局部连接,这种情况全村也属于城镇人口;再一种就是非连接,比如镇区的基础设施与一个村什么也没连接上,那么这个村全部是乡村人口。所以需要跟大家说明,增加的这一部分人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他自身到城镇了,这一部分自然统计到城镇人口里面了。还有一种就是刚才所说的新连接的村的全部居民都计算在这133.7万人之内。
说到对农村的影响,城镇人口增长了4.8%,一方面意味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农村进一步的融入到城市,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这方面的进程在加快。第二方面是农民进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民增加的收入是巨大的一块。农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工资性收入,而工资性收入基本上就是外出打工收入,这样就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所以我们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三农”也是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