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发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日臻完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

发布日期:2019-09-29 信息来源:社科文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日臻完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勤劳质朴的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奋进、阔步向前,人民生活从贫困向小康迈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呈现出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一、教育事业成果丰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扩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学前教育持续发展。2018年,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1.5万所,在园幼儿240.2万人,在园人数是1978年的3.9倍。近年来,全省各级不断强化组织领导,逐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研究制定各项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2018年,先后印发《关于继续做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编制和农村学校土地确权工作的通知》,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加强经费保障。2018年,印发《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向各市县下拨中央、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0.6亿元,用于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加快项目建设。按照幼儿园建设规划,强化质量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全省完成新建60所、改扩建140所幼儿园任务,完成50所深度贫困村幼儿园建设、48所改善办园条件任务。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北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建立和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基本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了适龄青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8年,全省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为101.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2%。全省共有11545所小学,在校学生658.9万人,是1949年的2.9倍;小学专任教师35.4万人,是1949年的6.3倍。普通中学3022所,是1949年的60.4倍;中学在校生416.6万人,是1949年的203.2倍;专任教师32.6万人,是1949年的271.9倍。

 

(三)现代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把现代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强省建设规划,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推进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不断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2018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04所,是1949年的4.9倍;在校生72.4万人,是1949年的41.9倍,其中,普通中专学校244所,在校生39.1万人。成人中专学校165所,在校生7.7万人。职业高中195所,在校生25.7万人。

 

 

    (四)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加速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体系,基本形成多种层次、学科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2018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2所,是1949年的40.7倍;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34.3万人,是1949年的745.9倍。成人高等学校6所,本专科在校生45.0万人。研究生培养机构27个,其中地方高校20个;在学研究生49882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487人,在学硕士生46395人。

 

 

    (五)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各级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推进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全省小学本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老师人数为21.0万人,其中专科学历老师2.5万人。专科及以上老师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的比重为97.9%,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普通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老师17.5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比重为87.5 %,比2015年提高4.7个百分点。普通高校硕士及以上学位老师5.6万人,占该级教育专任教师总数比重为74.4%,比2015年提高6.6个百分点。

 

二、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全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精力、聚要素、聚力量,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和创新型河北建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氛围不断浓厚,创新成效硕果累累。

 

(一)抓创新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空前,推进力度空前。每年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会议,全省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从2016年到2018年,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河北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河北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重要文件,完善了新时代河北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举全省之力抓创新的强大势能正在形成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新动能。

 

(二)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实现新提升。2018年,全省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6.9万[L1] (初步数),按折合全时当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10.3万人年,是1991年的8.7倍,1992-2018年年均增长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499.7亿元(初步数),是2000年的19.0倍,2001-2018年年均增长18.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9%,比2000年提高0.87个百分点。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有效保障了创新资源的聚集和发育,为全省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动力。

 

(三)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以打造“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线,加快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2018年,全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22.9亿元,是2000年的23.7倍,2001-2018年年均增长20.5%;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84.6%,比2000年提高16.6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2013年启动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从2014年的8923家增加到2018年的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和后备培育工程,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在数量做大、质量做强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由2011年的685家增长到2018年的509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220家、超10亿元的115家、超50亿元的17家,催生了东旭集团、天业通联、美泰电子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排头兵”。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5%,比2011年提高9.0个百分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逐步显现。

 

(四)创新平台建设质量提升。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到2018年底,省级以上重点试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224家。高新区活力不断增强。2018年,全省高新区总数达到3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值大幅度增长。

 

(五)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成倍增长。2018年,全省各种专利申请量达8.4万件,是1986年的204.4倍,年均增长19.4%;专利授权量5.2万件,是1986年的730.9倍,年均增长22.9%。截至2018年底,全省各种专利申请量累计达45.2万件,各种专利授权量累计28.3万件。技术市场交易活跃。2018年全省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505.0亿元,是2000年的53.7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快速提升。“双创”效果日趋凸显。到2018年底,全省80%以上的县建立了科技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孵化器数量达151家,其中国家级26家,在孵企业4923家,累计毕业企业2585家,挂牌上市企业83家;全省共有众创空间385家,其中国家级86家,入驻创业团队和初始企业1.2万个。

 

    三、文化事业百花争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建设、不断积累,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共同发展。1987年开始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2006年开始举办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节(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张北草原音乐节,三个节庆活动以独有的特色向世人展示着河北魅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代表河北的3张艺术名片。伴随着杂技节的持续举办,参赛国家逐届递增,已经从第一届的7个国家增加到第十六届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节目也由第一届的30个增加到第十六届的600多个。近年来,河北积极发展对外艺术交流,在多个国家举办“中国河北文化周”,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载体,提高了全省在海外的知名度,为河北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只有两家图书馆,没有一家博物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扩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18年底,全省已拥有173家大型公共图书馆、134家博物馆。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营造浓郁文化气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各级图书馆共举办培训班1644次、组织各类讲座3593次、举办各类展览1014次,参加人次分别为9.4、43.9和302.0万人次;群众文化机构(包括群艺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共举办业余文艺训练班23537次、举办展览5367次、组织文艺活动47920次,参加人次分别为144.0、254.9和1607.1万人次。

 

(三)文学创作、戏曲、绘画、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百花齐放。2018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50个,是1949年的8.3倍,从业人员9758人;艺术表演场馆81座,从业人员1241人。广大文艺工作者新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评剧《水墙》、话剧《寻找李大钊》、河北梆子《李保国》等均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极具燕赵特色的河北梆子在不断创新中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办于1983年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截止2018年底,河北省艺术工作者共有30人34次摘得“梅花奖”桂冠,获奖次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新闻出版业取得长足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新闻出版业基础薄弱,经过7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已由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出版业(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发展成为涵盖出版业(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印刷复制业(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复制等)、出版物发行业以及出版物版权贸易业等行业的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河北长城传媒集团等企业集团相继成立,新闻出版经济初具规模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2018年,全省出版图书 10434种,总印数由1949年的3.0万册增加到31674.1万册;报纸、期刊分别出版62种、218种,总印数分别由1978年的15121.0万份、900.0万册增加到108929.9万份、4209.5万册。

 

     五、广播电视业欣欣向荣

 

(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座广播电台发展到2018年广播电视台166座,从业人员38846人。2018年全省公共广播节目共有169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达99.4%,比1978年提高40.4个百分点;公共电视节目共有184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达99.3%,比1978年提高45.0个百分点;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30座,调频电视发射台364座,微波实有站32座,微波传送线路总长度1612公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度81429公里,是1992年的61.2倍。

 

    (二)宣传文化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全省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显著,宣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相继推出了河北电台《阳光热线》《财经直播室》,河北电视台《真情旋律》《中华好诗词》《中华好家风》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栏目;广播影视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相继创作《远山姐弟》《戎冠秀》《唐山大地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6部电影作品,电视剧《《少年毛泽东》《马本斋》《黑脸》、《为了新中国前进》《海棠依旧》《太行山上》等15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8年,全省广播和电视节目年制作总量分别达到401726小时和176314小时,分别是1992年的1.5和2.7 倍;制作电视剧9部、323集,拍摄电影19部,电影放映377.0万场,票房收入15.6亿元。

 

    六、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通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截至2018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5088个,是1952年的53.1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2.2万张,是1952年的52.7倍。卫生技术人员46.1万人,是1952年的9.7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1万人、注册护士17.3万人。全省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1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3人。

 

 

    (二)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2018年,全省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232个,比2013年提高9.4%,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383个、乡镇卫生院2006个、村卫生室59047个,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年诊疗人次数达到2.7亿人次。

 

(三)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70年来,全省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起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网络,已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33所、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5所,覆盖全省所有市、县。规范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与转诊工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签订省、市、县三级救治中心转诊协议,畅通绿色通道,建成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2018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54.20/10万下降到12.69 /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22.60‰下降到5.1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0年的24.10‰下降到6.94‰。

 

 

(四)非公医疗机构不断壮大多措并举鼓励社会办医,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2018年新增资源继续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全省共有民营医院1392家,占医院总数的66.1%,比2013年提高26.5个百分点;民营医院共有床位8.4万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26.3%,比2013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七、体育事业长足发展

 

(一)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发展。群众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渐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完成了全民健身石家庄、崇礼、固安第一批示范区,启动了衡水、秦皇岛、峰峰矿区和涉县等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及张家口“冬奥惠民”工程、沧州运动休闲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全国试点建设,支持各市县建成70个融合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开启河北体医干预融合发展模式的全新路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安排9251万元,支持新建7个社区健身中心、10个体育公园和4个健身步道,以及22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5个城市社区体育示范工程,支持23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增长3.0%,达到89.6%,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增长4.6%,达到75.8%;以“健康河北 欢乐冰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京津冀乃至国内外冰雪爱好者。各地举办1000多项赛事活动,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连成片,四季不断线”。

 

(二)竞技体育再创佳绩。着力打造优势项目、培养优秀人才,竞技体育实力继续提升,全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事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1984—2016年期间的9届奥运会,河北共派出运动员102人次,共获得8金10银8铜。1974—2018年期间的12届亚运会,河北共派出运动员194人次参赛,共获得108金60银39铜。在第十八届亚运会上,河北健儿参加了田径、武术、游泳、射击等11个大项的角逐,在7个大项上共收获12金6银2铜,并创一项赛会纪录,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八位,参赛夺金率60.0%。2018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第三届青奥会,河北派出3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3金1银1铜和2个第四名。在其他国际大赛获11金3银4铜,杨皓然在德国射击世界杯上打破尘封26年的世界纪录,巩立姣田径世界杯登顶。

 

(三)冰雪产业花开正茂。紧紧抓住承办2022年冬奥会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挖掘、整理、弘扬冰雪文化,努力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冰雪民俗文化、冰雪艺术文化和冰雪产业文化,全力推进奥运项目建设,以张家口和承德的冰雪项目为龙头,带动全省冰雪运动的大发展。出台了《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以冰雪体育运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旅游、冰雪人才培训、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力争到2022年实现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的目标。把张家口市打造成“河北省冰雪装备制造基地”,大力支持引进培育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项目,努力推动张家口市成为全省冰雪产业发展高地。探索推进“体育+”融合发展,组织开展了“京津冀运动休闲体验季—冰雪季”活动,积极推介河北冰雪旅游资源,助力冰雪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2017-2018雪季承办了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积分赛等6项国际级,以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全国锦标赛等6项国家级冰雪赛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河北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展望未来,河北人民豪情满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全省社会事业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